董必武一生留下诗作1300余首,其诗作是其七十余年革命生涯的生动写照,也是我们党发展历程的生动写照。
其中很多名篇佳作都体现了董必武的党性修养和人格魅力。
董必武的一生,是探求民族解放、追求共产主义的一生。
他17岁就考中秀才,董家曾对他寄予“光宗耀祖”的厚望,但他“重违庭训走天涯,不为功名不为家”,毅然走上革命道路。
投考新学时,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“必武”,深信救国就必须有武装斗争不可。
1920年,他和陈潭秋、包慧僧一起创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,当时人称“南陈(独秀)北李(大钊),两湖毛(泽东)董(必武)”。
1975年,他病势危重、处于弥留之际,仍充满深情地写下“遵从马列无不胜,深信前途会伐柯”的绝笔。
董必武多次面临低谷、曲折和困难的考验,始终坚守信仰,体现出非凡的毅力。
在抗日战争艰苦卓绝的相持阶段,他在重庆主持中共中央南方局工作。在那段“乍暖乍寒更气候,忽张忽弛度春秋”的艰难岁月里,他写下大量诗词。
“今夜鄜州看明月,得无清皎与延同”“陪都歌舞迎佳节,遥祝延安景物华”“远念延安诸努力,奋飞不得亦思齐”,都表达了他对延安的无限忠诚和绵绵思念。
虽身在千里之外,但他的心始终与党中央在一起。
董必武一生与书籍为伴,即使在长征路上也不辍诵读。进入老年后,他更加勤奋。“
热点
2022-05-18 09:17:01
2022-05-18 10:13:39
2022-05-18 08:53:22
2022-05-18 09:07:39
2022-05-18 09:03:29
2022-05-17 08:49:35
2022-05-17 13:50:08
2022-05-17 13:55:45
2022-05-17 11:04:25
2022-05-17 08:35:11
2022-05-17 08:58:14
2022-05-17 09:22:57
2022-05-17 09:11:47
2022-05-16 13:55:12
2022-05-16 15:33:15
2022-05-16 14:23:05
2022-05-16 13:19:45
2022-05-16 10:56:57
2022-05-16 08:49:31
2022-05-16 09:02:13
2022-05-16 09:22:39
2022-05-16 09:32:57
2022-05-16 09:11:34
2022-05-16 08:39:25
2022-05-15 15:18:36